阅读历史 |

第323章 可以得罪宋人,没必要惹怒蒙军(2 / 5)

加入书签

“老子识字。”

现场好多百姓不识字,当然也有县衙里的吏役在,有识字正在读,也有过往的读书人帮解说。

杨春定睛看去,宋军在大名城招民工两千,只要青壮,帮忙干工事,每天三十文铜钱或五十文会子,干一天结一天,包正午一顿饭,每天辰时一刻报到。

这会的正午大概是十二点到一点左右,吃的是比较晚,但古代很多人只吃两餐,所以百姓们要去干活,早饭要自己吃饱去。

宋军这公告写的很详细,每天辰时一刻开始干,大概下午四点左右休息回家,只包一顿饭。

边上还有人在讲,宋军在城中贴的到处都是。

三十文铜钱可不少,即便是宋军的会子,现在也比较值钱,毕竟赵与芮上台后,发行的会子越来越少,市面上越来越值钱。

现场很多人看完转身就去报名了,杨春摇摇头,宋军这么舍得花钱,那区区五千石粮怕更没效果。

等他进入县衙,县令李惇已经在里面等他,室中还有大量的当地士绅豪强。

李惇根本没生病,只是不想去见彭义斌,他怕自己去了之后,将来蒙军打回来,会找他算帐。

昨天蒙军十万大军围城,把李惇吓了一跳,还以为当天蒙军就能攻进来,不过后来蒙军不知为何走了,李惇心想,蒙军还是会来的,自己先不要做出头鸟。

因为蒙军不讲理,而宋人是要与士大夫共天下的,可以得罪宋人,没必要惹怒蒙军。

杨春把见面的事和李惇他们说了下。

现场立刻炸锅了。

“彭义斌胃口这么大,直接要看册簿是几個意思?”

“他都没有讨价还价?”

“他不开价,比讨价还价还可恶。”

“明显胃口很大。”

“宋军还在外面招人做工事,我看这钱,怕是想让咱们出。”

当地官绅们都在大骂彭义斌贪婪。

确实,彭义斌面对他们的开价,连还价都没有,这比讲价麻烦多了。

这会四周有些吵闹,众人都在猜彭义斌要什么?他堂堂一个武将,看什么县中册簿,你是打算长驻大名?问过蒙古人了吗?

大伙主要怕一件事,就是蒙军再来的时候,宋军抵抗激烈,一旦破城,蒙军发起疯来,会屠城的,到时大伙就要陪宋人一起完蛋。

所以大伙普遍希望宋人赶紧拿了财物赶紧走,千万不能驻扎大名。

“他半个时辰就来。”杨春这时道。

“哼”李惇冷哼,心想到时我直接躺床上去,看他拿我怎么办?

“来人,给本官煎副药。”李惇这时回头大声道。

“李知县,煎什么药?”属下不解。

“你管什么药,反正随便煎几副。”李惇怒道:“等那彭义斌来了,送我床边去。”

属下赶紧转身离开。

杨春知道李惇要装病了,心想到时彭义斌也拿李惇没办法,怕是要我出头。

“李知县,彭义斌来了之后要看册簿怎么办?”他苦笑着问。

“你说没有,被蒙军一把火烧了。”

现场有人提议搬到县衙外面,对面不远有个地主的商铺。

但古代的一个县的册簿挺多的,半个时辰怕是不够,而且外面有宋军。

李惇表态不怕,说一个武将粗汉懂什么,他要是真的一间间屋搜,到时再承认也行。

反正李惇打算先忽悠彭义斌,逼他退出大名县,要忽悠不了,再承认,他是肯定的认为,宋要要与士大夫共天下,不会动他这个地方官员。

毕竟以前北宋和金国开仗时,也有县府降来降去,金人会不讲理,宋人肯定是讲理的,也不会追究的。

这时杨春提到外面的公告,问,宋军让百姓干什么?

有人道,他故意派了家中佃户去,好像是帮忙挖土,然后装麻袋里,接着又送到城头。

又道宋军自己带了很多麻袋,又在城中收购麻袋。

“这么简单?”杨春有些奇怪,宋军要这么多麻袋干什么。

“大冬天的,地可不好挖,根本挖不动,不简单。”有人摇头道。

此时有人提议送些漂亮的小娘子和银钱给彭义斌试试。

也有人提议再加价,加些粮和猪羊。

现场十几个人正在商议对策,突然外面有个衙役急冲冲跑进来:“李知县,李知县---来了来了,宋军来了---”

现场一片哗然,大伙看向杨春。

杨春也是不敢相信,不是说半个时辰的吗?

这才两刻钟吧?

他离开彭义斌也不过两刻钟左右,进县衙不到五分钟。

没等他们反应过来,哗哗哗,外面大股披甲执锐的宋军冲了进来。

李惇被堵在房里,又惊又怒,他的药还没煎好呢。

宋军进来好多人,陆续有人往深处去。

李惇急了,再往北是后房私地,女眷所在,你们宋人还讲礼仪不?

“岂有此理。”李惇气急败坏冲出去。

大伙跟着他一起到了院子。

迎面就看到院外彭义斌带着朱荣、许俨、全礼等将也同时走进来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