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07章 皇帝逼我做恶人(2 / 3)

加入书签

屡作’的说法,按朝廷布置,福建当地征兵,都是先往上四州去。

上四州即建、剑、汀、邵,当地经济情况差了点,民风强悍,钱宏祖现在就是主要在上四州征兵。

全勇过来整顿福建兵马,成立九军时,已经招募和淘汰了一批,当时用了大半年才完成,相当不容易。

朝廷又给他一万新兵名额,钱宏祖准备在上四州准备招募八千,下四州招募两千。

因为朝廷包吃包住,还有月钱,并保证不拖欠,所以在上四州效果不错,能征到人,但下四州反而比较难。

这几个沿海州府,经济发达,家中有粮有钱,没有粮田的,也有盐田,没有盐田的,也可以海中捕劳,那看的上一个月一贯两贯的月钱。

所以钱宏祖现在头痛,这一万兵怎么招满,如果强征的话也可以,因为南宋经常强征,就是容易引民忿,和逼百姓跑路。

要知道上四州人口少,征招八千已经不容易,下四州人口多,却连两千都难。

但相比征兵,更让钱宏祖头痛的是夏秋粮税两百万石。

时南宋福建总体粮食情况是这样的。

如果没有天灾,基本自给自足,少量能上缴朝廷,因为当地粮食面积少,但产量比较高,和两浙一样,亩产达三石以上。

一旦有天灾,立刻要两广接济。

南宋广南两路(基本是广东,从占城等地有粮食进来)经常接济福建,没办法,天灾是少不了的。

所以在钱宏祖上任之前,福建每年粮税缴的很少,不到五十万石,有时还要朝廷从两广接济。

钱宏祖想到这里,直接和冯通诉苦。

福建粮田有限,都是山区,前年遇大水,都是从两广接济,根本没有余粮,能不能向陛下启奏,宽限些数字,先降到五十万再说?

更何况,咱们还要配合全勇移民大员呢?

皇帝在福建要移民三万户,还好这事不要他来干,由都司全勇负责,他们只要配合帮忙买些牛、农具等事,不然制置使干这么多事,他能焦头烂额。

冯通似乎知道钱宏祖会这么说,便笑道:“钱制府知道高宗末年章德文的事否?”

钱宏祖先愣了下,然后摇摇头,确实不记得。

高宗时期,毕竟离现在很远,他脑子又不是电脑。

冯通道,高宗末年,章德文到建州任知州,当时因为建州民风凶悍,朝廷为了牵制和镇压各种叛乱势力,在建州驻扎了许多军队。

可驻扎了军队,又长期提供不上粮食,于是很快军情汹汹,士兵们不干了,看到要起兵乱,章德文赶紧和士兵们谈判,得到一个月的缓冲时间。

接着章德文向当地地主征收米谷来充当军粮,不但及时支付,还得到了余粮近十万石。

章德文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,解决了长时期欠发的许多军队的军粮。

由此可见当时建州一带的地主们,有相当规模的粮食蓄积。

说到这里,冯通笑道:“钱制府听明白了没有?”

“我大宋土地兼并很严重,钱制府说福建田少?粮食也少,因为土地都集中在大量的地主士绅手上了,粮食也都被他们霸占着。”

“章德文一个知州,从上四州之一,粮食产量年年不足,还需两广接济的建州,征到了近三十万石粮石。”

“钱制府身为制置使,难道还不如章德文?”

刷,钱宏祖脸色通红,又惊又怒又是害怕。

皇帝这是给他难题。

皇帝是逼他做恶人。

这等于是明抢地主们的粮了?

我岂能这么干?(我也是地主啊。)

但是我不干?皇帝要干我?

钱宏祖和杨公汶此时不由自主对视一眼,脸上表情比哭还难看。

钱宏祖在广南西路任安抚使时,也是屯积了不少的粮田,他钱家在台州就是个大地主。

他现在听到冯通的话后,感觉皇帝以后可能要对付整个大宋的地主。

赵与芮等地位稳固了,会陆续给各省各路下派指标,同时派出心腹官员督查这些事。

历史上两广的福建江西等太轻松了,基本没对南宋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,元军一进来,投降的比谁都快。

现在赵与芮要给他们压力,从各省各路陆续征兵,征粮,征物资。

听起来有些野蛮,会不会对当地百姓造成困难?

其实地方官员想做好这些很简单,学高宗末年的章德文就行。

粮和钱,都在当地的大地主手上。

想不扰民,想境内安定,搞大地主就行。

冯通见他发呆,赶紧再提醒他。

“建康府去年的情况,钱制府知道吗?”

“愿闻其祥。”钱宏祖赶紧道。

宝庆元年,赵范到江南路,朝廷合并江南两路为江南都司。

赵范去前,孝宗乾道二年(1166)建康府官方统计的农田有“七百七十七万二千八百六十三亩”,到了嘉定十七年变为“四百三十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三亩三角二十六步。

经过赵范近一年的整理,现在建康府官方统计有农田一千两百六十八万七千七百二十六亩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