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96章 消减开支和顺风快递(2 / 2)

加入书签

个都进奏院,官吏一共多少人,下面各司有多少人,全年支出约六十万贯。

即以后在保持人数不变的前提下,都进奏院每年经费六十万贯,用不完的可以积余到下年,用的不够,再交由皇帝与朝臣们共议,第一年可能准备不足,基本两年后,皇帝就能确定多少经费可以运转都进奏院。

朝会上也有人提问,驿员没有这么多又如何?

因为以前驿员待遇比较差,更没什么加急奖励,事情还多,现在事情少了,月钱也似乎多了,肯定要招人。

皇帝说,这次全国兵马招募,会淘汰一些以前的兵马,会选一部为驿员。

散朝之后,官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,议论纷纷。

今天皇帝是登基后第一次重组新部门,连预算人员经费全部固定统一,大伙都闻到了不同的味道,所有人一致认为,用不了多久,朝廷各部门可能都会这么干。

如果全部按皇帝这样来,整个朝廷的预算和开支,应该能节省很多。

没过几天,山东都司副都指挥使,南宋实际在山东的军事负责人,彭义斌到了临安。

彭义斌来临安之事,整个山东四周都在看着。

这是山东军头第一次有人敢到临安来。

因为朝廷以前做过这种事,忠义军改编之前又称红袄军,当时投奔宋廷的首领季先就是被贾涉以议事为名,在路上埋伏人弄死,然后分割了他的兵马。

有了这前车之鉴,后面的时青也好,夏全也好,李全也好,轻易不敢擅自到南宋官方地盘,就算去楚州议事,也是带着大量兵马,更别说来临安了。

彭义斌是第一个敢到临安来的地方军头,引起四方瞩目,别说是山东境内的军头,就是其他蒙古和金国的地方军头都在看着宋廷的反应。

夏全等人甚至觉得彭义斌一到临安会被抓起来砍头。

八月初五上午,彭义斌带着几名部下在相关官员的带领下来到丽正门。

彭义斌一身新的札甲,全是朝廷刚刚下发,穿在身上极为威武,部下几个心腹也都是朝廷下发的新札甲。

门口验过人后,很快放行。

几人都是第一次进皇城,十分稀奇,左右观看。

他心腹部将朱荣则不停打量两人的札甲。

两人级别不一样,但札甲差不多,彭义斌的比他多了十几片,防守地方更多,也更重。

“彭大哥这甲片好像比我们多几片啊?”

“别乱摸。”彭义斌哈哈一笑,拍开朱荣的手。

另三个人都有点心慌,还是害怕的。

“看你们怂样,陛下要杀咱们,进城就干了,还要等现在?”彭义斌大声道。

身边内侍嘴角微抽,表情古怪。

此时他带进皇城,有心腹朱荣,陈奔,贺大海三人,都是山东本地人出身,跟着他征战多年。

不一会,几人来到大庆殿,只见大庆殿前有两排宫女,内侍站着,好像在欢迎他们,相当有牌面。

看到众人靠近时,有人高唱。

“山东制置副使,山东都司副都指挥使,济南侯彭义斌上殿觐见---”

大殿里有好多文武大臣,两宋官方也没有山东这称呼,大伙听着面面相觑,但新皇帝到处改制,有部门,新地方,出来个山东也是正常,而且大部份人也知道这是什么地方。

几人小心翼翼的上殿,看到年青的皇帝,彭义斌带头跪下,身边亲信纷纷下跪。

“济南侯免礼,快平身。”皇帝隔空用手挥了下,姚定章立刻上前,扶起彭义斌等人。

彭义斌等人脸露感激之色。

大伙看着大宋皇帝,四周文武,都很新奇,很激动。

“宣旨,济南侯和诸将,可以站着接旨。”胡松这时高唱。

接着有小内侍读圣旨。

彭义斌已经在山东接过一次,这次又来。

圣旨表彰彭义斌投效朝廷,给彭义斌在京师赐了座大宅院,赏白银千两,铜钱会子合计一万贯,丝帛若干。

朱荣,陈奔,贺大海各为军统制,京师赐宅院,每人赏银百两,铜钱会子合计三千贯,丝帛若干。

四人大喜,纷纷跪下,三呼万岁。

皇帝相当给彭义斌面子,在大庆殿又赏了一波,还当着群臣面,称赞彭义斌为大宋义士,为大宋收复故土,说要让史官,把这四位将士将来都要记载入史书,流传青史。

四人听的又激动的要死,又磕头。

原本这些人常年在外领兵打仗,眼中都没什么南宋朝廷的威严,但今天第一次上朝,还是被大庆殿和皇帝宝座的气势所慑,加上皇帝如此赏赐,大伙也会说什么好话,只懂的磕头了。

走过程序后,皇帝宣布下朝,单独招彭义斌见面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