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49章 肺腑否(1 / 2)

加入书签

再怎么心有怏怏,但夏侯惠还是随意吃了些东西后便急匆匆策马往洛阳城而去。

王元姬还很体贴的让管事孙娄与扈从张力一并同行。

因为此时将近晌午了,扣去赶路与叩阙层层通传的时间,夏侯惠最快觐见天子曹叡之时也得是申时。

如此,他自是不可能赶在洛阳城门日暮落锁前归来的。

故而让孙娄与张力同行,是让他们在夜宿洛阳小宅时,给夏侯惠说些数个月来自家坞堡与朝野内外所发生的事,以免他临事或与他人偶遇时无意间得罪了人。

京师皇城所在嘛、天子脚下嘛~

最不乏权贵,更不缺时刻盘算着投机取巧以图幸进之人。

宫禁,崇华后殿。

结束今日听朝归来的天子曹叡,已然换了一身燕服,正阖目斜斜的靠在侧榻上,手中还拎着一皮革囊蒲萄酿,时不时饮一口。

偌大的殿厅内没有侍宦,没有日常伴驾的近臣,就连颇为得宠的曹肇都没有在侧。

惟有一健硕将率端正跪坐在前,正微垂首恭敬的叙说些什么。

他说得很慢声音也很低,一直自顾自的絮絮叨叨着,仿佛天子若不作声他便会无休止的叙说下去。

天子曹叡似是睡着了。

不仅呼吸很缓和,就连拎着酒囊的手都停止了晃动。

但若是有人在跟前的话,便会发现他耷拉着的眼帘与眉毛偶尔也会轻微的抖动一下。

而若是夏侯惠也在此殿的话,便会发现那喋喋不休的壮硕将率,乃是先前随着他前去偷袭马城的、隶属秦朗麾下骠骑营的李裨将;也正是被秦朗所遣,引三百骑护送曹爽携柯比能首级率先归来之人。

其实李裨将在数日前,就被天子曹叡私下召见了。

但就在今日清晨,秦朗对北伐鲜卑将士录功的上表至庙堂了,天子曹叡下朝后又再次召见了他。

这次没有让他再复述战事的调度与鏖战经过。

而是让他将夏侯惠不满秦朗调度,愤然把幽州精骑、内附魏国的东部鲜卑游骑以及白马义从驱逐之后的林林种种,皆逐一细说一番。

“袭击前豹骑将率乐司马与中坚将军作赌,战后中坚将军取其百炼刀”

“偷袭得手后乐司马欲追击,中坚将军以不欲将士伤亡太众为由令其不可长驱,且有‘复得数十矢,足以脱矣’之叹。”

“骁骑将军欲引泄归泥等众北上袭平城,勒令中坚将军东去扼贼酋归路,中坚将军领命时面色弗改,但独自驻足桑干河畔默然良久。”

“北上马城东洋河山坳塞道,中坚将军以乐司马代督将士,自引白马义从西去袭乌丸部落,取牛羊马匹与资财而归。中坚将军但取良驹二匹,牛羊资财皆予白马公孙。”

“中坚将军虽有逐公孙白马之举,然却不记怨其众。自马城归来之际,我部将士犹获牛马数百而归,至下落县营寨,中坚将军以马二十牛三十托守营将率转予公孙白马。”

“贼酋柯比能授首后,中坚将军引我等归营缴令还兵,与骁骑将军无有言争,亦不同喜作贺,彼此从容而已。”

“末将归来之前,戎马倥偬的田太守犹抽空与中坚将军谋面了一次,所言何事无人知。”

“禀陛下,末将所知之事已言尽矣。”

言至此,李裨将行礼伏拜在地,恭候着天子曹叡对一些不明了的细节发问。

但曹叡却没有询问之意。

连眼睛都没有睁开,只是“嗯”的一声便挥手让他离去了。

对此,他倒也没有奇怪的。

身为居暗处的校事,只要对君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可,不妄自揣摩上意、不贸然表露自己的看法,且那才是保身之道。

事实上,他做得很对。

因为天子曹叡此刻的想法,无人揣摩得出来——

召李裨将复来禀报,并非是曹叡觉得秦朗录功不公,更不是想详细了解夏侯惠与秦朗二人之间的冲突或是是非非。

是的,曹叡没有为夏侯惠鸣不平的心思。

哪怕秦朗的录功上表中,确实对夏侯惠的功绩略微淡化了、在战事之中确实有压制夏侯惠的事了,但曹叡觉得那是源于秦朗自身性格的问题。

在大军启程北上之际,他就私下叮嘱过秦朗当看好夏侯惠,莫要让其做出贪功以身犯险的事情来。

而秦朗为人最是谨慎求妥。

什么事情都是循规蹈矩、唯命是从。

如此一来,将夏侯惠压制得过了些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至少在曹叡看来,尚未到让自己这个天子去过问调和的地步。

他复招李裨将来禀,其实是想通过一些琐碎之事来推断夏侯惠的性情是否有改罢了。

促成此事的动机,是太仆署那边已然来报了。

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,昔日刚直不阿、胆敢在庙堂之上怒斥侍中吴质的夏侯惠,竟做出会献马这种事情来!

是谄媚邀宠吗?

抑或者是不满被秦朗压制,便想着借献马讨得他欢心求他主持公道,已然不念宗室大将凋零的大局了?

这两个结果,都不是曹叡想看到的。

因为魏国宗室大将无以为继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