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92.香辣鱼片(修)(1 / 3)

加入书签

因为赶来的牛太多, 直接把官道都堵得水泄不通,过往老百姓都只得避其而行,声势浩大, 连县城里的差役都惊动了。

十八个差役去了十个,一是为了疏通道路,二是为了查明因由, 三是为了查验有无疫病。

这一路行来, 养牛场的人不知道被官差盘问过多少次, 已经是驾轻就熟。

他见人来了当即拿出官府文书:“大人,我们这些牛脖颈上都有牛场特制的项圈, 盖着牛场的烙印,确是肉牛无疑, 做不得假。还有这文书,您看看。”

差役仔细校验, 那文书山盖着的确实是安州大印, 又查看了七十头牛身上的项圈, 且这些牛每头都膘肥体壮,饲养得极好, 不像是长年累月下地耕种的。

但这也是头一回碰到这样的事,差役不敢轻易放走他们, 就让他们先带着牛待在路旁,自己先拿了那文书带回去复命。

领了这差事出来送牛的,是养猪场的副主事, 只得叹了口气让其他人把牛看好。他坐在一旁的树下忍不住想,从安州一路过来,途径了好几个地方,只要见了文书便会放人过去, 就是这宝陵县格外严苛些。

他哪怕是使银子都不好使,人家不认银子,仿佛那银子上沾着毒一样。

那还能有什么办法,文书都给人家了先等着吧!只求那差役能快些,别误了他给人家送牛的日子。

“那些牛从安州来的?”邵仲平放下手中的册子问道。

下属回道:“正是。一共七十头,每头身上都有金和养猪场的项圈。只是唯恐鱼目混珠,用耕牛混做肉牛。文书属下也带回来了,请您过目。”

邵仲平看着那几份文书,一双眼睛锐利无双,确实是真的无疑。

“即刻回去放行吧。”邵仲平道。

他在玉京城中便对安州的牛场有所耳闻,这是南方规模最大的一个养牛场,背靠世家与朝廷。虽然安州与宝陵县只相隔六七百里路,但那里地势平坦,气候适宜,种有苜蓿、燕麦等优质饲草几千亩。且这养牛场的牛不仅肉质极佳,而且出栏率高,一年约能供给一千余头。

当然十之有三都会运送到玉京城中进入皇宫。

另外六成则分别是各路世家、各地州城的份。

只有那极少数的一成会流出。那些富豪乡绅甚至会以能得到金和养牛场的牛为荣。

如此看来这七十头的数也实在不算少了,没想到会运到宝陵县来,且一路都没有县镇匪徒敢墨下几头,想必还请了高手护送。不知道宝陵县哪里还藏着这么大手笔的人物?

“这些牛要运到何处可有打探?”邵仲平多问了一句。

“回大人,那管事的说是要运到云鹤镇,宋家好食饭馆的。”回话的差役心里暗自庆幸方才盘问的时候打听清楚了,不然眼下回不上来便尴尬了,

邵仲平心中已有这个答案,亲耳听到时还不由一震。他想起了跟在宋墨玉身后的那位郎君,还有什么不明了的。

陈司悬曾经跟在陈夫人薛乔身旁,又被薛乔称作小友,想来身份不低,这些牛无疑是他的手笔。

他们之前审问那于介是如何被抓时,于介面色惊恐至极,捂着脖子上的伤口哭天抢地,吐出的名字就是陈司悬。于介身上带着的那几封书信,正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。

只是让邵仲平和匡英州都想不通的是,陈司悬能力非凡,隐藏身份甘居一间饭馆是为哪般。那位宋掌柜,看起来可是对陈司悬的身份一无所知。

他们又没有办法直接开口问,只得装作不知道。

邵仲平又听差役感叹:“寻常饭馆能得一两头牛已经不易,他们饭馆不知道什么来头,七十头牛啊大人,个个看着都有五六百斤,那一算的话一头牛最少也要三四十两银子。七十头就是两千多两。要是我们县衙能买一头便好了,弟兄们肯定高兴。”

县衙每年年底会用公中的钱买一两头年猪,上到县令下到差役、门房,人人都能分一点猪肉回家过年。这也算是县衙的福利之一了。

眼下离过年也就两个月,要是今年能买一头牛,每人分一点牛肉回去,那可真是让他交钱他都愿意!不过也就只能想想了。牛价和猪价相差甚远,上头怕是不会拨这笔银子。

邵仲平笑了笑,将手里看完的文书递了给他:“未必不能。”

差役愣愣地接过文书,等咂摸出邵仲平话里的意思,顿时一阵狂喜。

另一边,宋墨玉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一无所知,正在店里忙得不可开交。

因为范香兰的小姑子今天出嫁,范香兰特意告假一天。本来还算勉勉强强能忙活,如今店里头只剩下陈司悬和夏俞两个招待客人,人手一下就不够了。

罗芷便没在后厨待着,又去大堂帮忙。就连沈桂都在洗碗的空档帮着送几回菜。

“不知道那养猪场几时能完工。”宋墨玉一边炒菜一边哀嚎。

孙骅和陈平都被她派去养猪场帮忙了,要是他们两个在,店里人手也不至于这么紧张。

唐惠惠也心疼宋墨玉,只觉得她的锅铲都快挥舞出火星子了,一边把热好的盘子拿过去盛菜一边道:“想来应该是快了,这都快有一个月了。师父,最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